易经资料 2024年02月28日
3,966 浏览

本文重说明和揭示太极图结构的奥秘,那么,太极图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又有哪些奥秘呢?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太极图的结构是:外形是一圆圈,圆圈内有两条阴阳鱼;两条阴阳鱼呈首尾互抱的姿态,各占一半空间,各画着一个黑白不同的鱼眼,这两条鱼又走成一个S曲线。可见,太极图的结构极简单,一笔可以画成,然而其寓意极深,有些问题至今还是悬案,下面对其结构作简要分析。

太极图以圆为形,圆转不息

太极图以圆为形,通天人之际,尽宇宙之妙,反映了自然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太极图以圆圈为外形,从形式上看,圆形是简单的、稳定的;从内容上看,圆的东西灵活,圆转自如,它的内容是积极的、易变的,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这是太极图圆形结构的本质,也反映了自然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说:日月运行、四时秩序、万物繁衍不已,都在这个圆形所蕴含的高深玄妙的哲理之内。为什么这样讲呢?

1、圆的运动是自然万物普遍的运行形式。首先,从宏观世界看,太阳、地球、月亮都是圆球体,并且都按照一个圆的轨迹运行,整个天体也都在转动。

再从微观世界看,一切物质的基础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通过放大两百万倍的仪器可以看出它们都呈圆球状,而且电子也是在一个圆的轨迹上围着原子核周而复始地运行。

在植物界中,树木、花草、果实大都呈圆体。这同河里的石头一样,是千百万年来,为大自然的力量所造就、所筛选下来的。在这一淘汰的原则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动物界中,也常能看到类似的情况般长寿的动物,都同圆有关系,如圆圆的龟类,席地而盘、曲线而行的蛇类,鹿在睡觉前,身子圈起来,把嘴巴抵在肛门上,表现出一种本能的、自我调养的方式。绝大多数动物冬眠时,将身体缩成一团,以降低能耗,减少代谢,这些姿势都是受进化的规律制约而演化下来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圆能分散力的作用方向,人们根据此理去建造双曲拱桥和隧道的拱顶;由于圆的物体阻力小,耐磨损,人们在汽车、武器等机械制造中多采用圆的零件;由于圆的表面积大、结构稳定,人们根据此理去建造馆、塔、庭楼;圆的曲面可聚光、可成象、可反射,人们根据此理去创造太阳能炉、天文望远镜、雷达接受盘等。在家庭生活中,更比比皆是圆的器具。这一切,并不是人们特别嗜好圆,而是认识了规律,利用它为自己服务。

这一存在的规律,也必然地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领域,哲学家讲,人类历史是螺旋地发展的。而所谓螺旋不外是圆的组合。

2、圆的运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的运动形式。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肽链的基本构造就呈一双螺旋状态。从人的进化史来看,脑壳的形状越来越圆,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聪明。人在原始时期,手同脚一样是长形的,随着不断的进化,手指越来越长,而且向外叉开,把手伸展后,便大致呈一个圆状。正因为呈圆状,所以才能握得牢,抓得稳,具有更多的功能。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正因为是圆形的,才能在血液中减少阻力,顺利地进行组织渗透。人的这些重要器官的进化过程可以说都是一种圆的运动。

圆的运动能协调矛盾的差异,达到阴阳的平衡、虚与实、形与神、阴与阳偏差混乱就会导致死亡,协调平衡就利于生存,通过均匀、对称、有规律、有节奏的圆形运动,能产生对大脑协调的剌激信号。而大脑又全面平衡身体内外的运动,使形体和精神得到“同一”,调整阴阳平衡,维护生命功能。

总之,太极图圆的外形,给人们一种灵活的信息,初看它,它是静态的,凝视它,就变成动态的》初看它,它是平面的,凝视它,就变为立体的。读看百遍,千遍,就能自当晓悟,产生灵感。如果人们能精通太极圆形的哲理,将对易危为安,易亡为存,易祸为福,易乱为治;致心于玄境,致身于寿域大有补益。

相关推荐

大体来说,汉代易学是以象数易为主流,这种风气到了魏晋时代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最具代表的,当以…

352,512

 乾卦乾下乾上 干,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注】文言备矣。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422,171

  坤卦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注】坤贞之所利,利于牝马也。 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

181,930

 屯卦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 【注】刚柔始交,是以屯也。 不交则否,故屯乃大亨也。 大亨则无险,…

182,697

 蒙卦坎下艮上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注】筮者决疑之物也…

233,965

 需卦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

407,274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