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资料 2024年06月10日
0 收藏 0 点赞 3,418 浏览 1442 个字

在各类术数门类预测的时候,一般会依据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类象等综合来取象。学习中医的指导思想就是易经的阴阳五行原理,所以这篇内容同样适应用于中医诊病参考。

本篇就专门系统的罗列一下五行、天干、地支与人体的对应关系。五行干支取象并不是单一的,多象重迭定一象准确度会更高一些。

五行干支与身体之五行

五行:五行代表的身体是一个笼统的大面积,是以一块系统来论述综合类象。

金:在人身体上,金代表了呼吸系统。这是与乾卦的卦象相通的。乾金本身就是健性,循序往复而不停息。对人来说呼吸同样不能停止,停止了就代表生命的终结,所以乾金代表了肺。在人体上,金五行也是代表了呼吸系统相关的部位。肺、呼吸系统、脐、股、声咳、气管、鼻。肺主皮毛,所以人体的皮肤有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肺的问题。肺与大肠相表里,人体的大肠、痔疮。金为坚硬之物,人体中坚硬部位的就是骨骼和牙齿

木:“木曰曲直”是木五行的特性,积极向上,有韧劲。观察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木,一般就是植物。从大到小,都是向上生长。树木花草从根系获取营养,由他们自身的纤维运输物质滋养全树。与人体中对照类比就会发现,人体的经络,就是与树木有同样的功能。木的曲直,还具有生长、升发、伸展、舒畅等性质特征,这与人体的肝脏系统有类似功能。肝也是有疏泄功能,即肝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与木属性相似。肝胆相表里,也代表了胆。从木的特质中来看,他因为有纤维,与身体可以扭动脖颈、关节、筋脉、肢体有关的类似。肝开窍于目,所以还是。古时候的经络系统发展到现在可以感知到与神经系统类似,看不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存在人体中神经系统最发达的地方属于头部,所以也代表了头。因为木的生发类象,与人体上的体表毛发类似,也为人体的头发、汗毛等。

水:水的特性是“润下”,水是从高向下流的,可以滋润到物质内部的。从他的特征就可以看到身体中的液体属水,而主管人体津液的部位是的系统。而和肾关系密切的器官有膀胱、生殖系统,即会阴、尿道、子宫、疝气,还有常说的腰疼,腰部也是。肾开窍于耳,耳朵也是属水五行关系。水一般会向下走,在人体最下部的是足、胫。水流动的形态又与人的血液、汗水对应的上。

火:火的特性“炎上”,是向上的。在八卦中离卦为火,主的是光明、文明。古时候认为文明是神明教化而来的,所以火也是神明的象征。他的卦象上看是外实内虚的。从这两点来看,既是外实内虚,还有神明的代表,这两点都与心脏类似。主藏神。从字形来源看,心、肝、脾、肺、肾,除了心字之外的字都有月肉部首,唯独心没有月肉。与心相关的就有:血液、经血、舌头、血管、血压。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也是小肠。人体与光明相关的器官,就是眼睛,离卦又主“丽”,是因为有了光明,可以辨清美丑,而人的美丑一般是从面部形状确立的,因此也代表了脸面。外坚内虚的形状,这与口腔又类似。口腔相关的为牙齿和舌头,不过舌头是心之苗,这个是在医术中有记载,心火上来之后一般会在舌头上表现出来。

土:土在八卦中以坤卦代表了大地。大地包罗万物,容纳万物,具有包藏之象。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也都依附于大地获取各自的生长营养,绵延不息。那么与人体来比较的话,消化系统,就是容纳谷物获取营养的场所,主消化系统的器官有:脾和胃。而土又与大地一样承载万物,是与人体肌肉有关、皮肤有关,因此肉多的地方腹、背、肋胁、胸、肚、皮肉皆为土类象。此外疾病中的肉块、肿块也属土象。

天干、地支、八卦又各自与五行所属有关,细细分析还可以从天干地支的类象中更加详细的配对,下篇继续解读。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2973.html

相关推荐

䷀ 乾卦 (乾为天) 干,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干…

246,679

䷁ 坤卦 (坤为地) 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130,235

䷂ 屯卦 (水雷屯) 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

114,061

䷃ 蒙卦 (山水蒙) 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初六,发蒙。 …

298,510

 需卦 (水天需) 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

480,817

 讼卦 (天水讼) 讼讼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

100,384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