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爲地_此卦漢高袓與項羽交爭卜得之,乃知身霸天 下
此卦漢高袓與項羽交爭卜得之,乃知身霸天 下。 圖中: 十一箇口,一官人,坐看二串錢。一官 人立受命,一馬,金甲神人在台上乘雲下, 綬文書與官,土堆上有四點。 生載萬物之課 君倡臣和之象
卦圖象解
一、十一口:吉也,陳姓人也。 二、一官人:倌人,丈夫也。公務員也。 三、坐看二串錢:欲拿不得,憂心忡忡狀。 四、一馬者:肖馬人;指官貴;指調動也。 五、金甲神:示民心也。 六、授文書與官:授官封侯。 七、土堆上有四點:黑也,背有陰謀也。
人間道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坤乃地之厚德,示人效地之性,如牝馬之柔順而健行也,貞示堅心,但與乾不同,乃堅心 於柔順之念也。 君子有攸往。 君子因行柔順,且表裡一致,合乎坤地之德性。 先迷後得,主利。 陰從陽也,即不了解但知須從陽剛之中正,如不知而欲進,則迷錯,損失在己,須居於後, 則利,如君臣之道,柔順乃臣之職也。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西南為陰位,東北為陽位,陰必從於陽,陽之正而陰亦正,由陽剛之中正,去蕪存菁,故 能成化育之功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坤之道大也,萬物因乾而始,因坤而生,猶父母之道,坤之德厚,故能持載萬物。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彊,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含弘光大此四者,用来形容坤道,含,包容也,弘,寬裕也,光,昭明也,大,厚且博廣。 聖人有此四德,故能成天之功,牝馬因柔順而能行,故健。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因先迷而從陽剛之德,後必得理,西南為陰,同類而行,故得朋,東北陽方,離其類而喪 朋,因離其類而從陽,故能成物之功也。終必吉,又因能安心堅守此道,則無所不可往矣。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地之道至大,聖人體之,君子以地之柔順且厚能載物之德處事。 初六:履霜,堅冰至。 聖人於陰之始生,知其將長,此時戒之, 猶人之履及霜,則知後必有堅冰,故小人始雖 甚微,但絶不可使其長,長盛則凶也。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 其道,至堅冰也。 陰始凝為霜,渐盛則至堅冰,故聖人戒小 人於初,如任小人因循不阻止,則終至凶。故 吾人須戒之於初,小人表面常有可憐,博人同 情,示弱以求憫恤,實則內心有所圖,今人不 知濟弱扶倾與姑息養奸乃一線之差,一昧以濟 弱扶倾為自傲,殊不知其姑息養奸,而至今小 人才盛。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聖人以地之直、方、大三德以盡地之道。 直者,直來直往,不迂迴作假。方者,原則不 因局勢而改變,且正。大者,容載萬物之胸襟 乃大也。不習,謂順其自然,則無往不利。亦 可云,因又直且方,氣勢乃大也。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 无不利,地道光也。 地道之光顯,由其直且方大,人人順其自 然,則奸人何所遁形,無往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 有終。 六三居相位,為臣之道,如有含章之美, 即不居其功,將善歸於君王,乃可因王無忌惡 之心,終必吉。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處臣下之道,不當有功,免招君忌,但義 之當為時,須立行之,此因不有其功,不失其 宜,皆因時也。今人含而不為,皆不忠之人。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聖人知含章之光大,故能養晦,小人有善唯恐人不知,此君子小人之分野。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六四為居近君之側位,藏口而不露,則平 安無災,此沈默之功也。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能隨時謹言,不妄言,此無害之因慎也。 六五:黄裳,元吉。 坤本論為臣之道,今臣居尊位,或婦人居 尊位,须有黄裳之戒,應守中而居下,不可揚 溢無節制,否則必有非常之變。 象曰:黃裳元吉 ,文在中也。 因黃裳之美,乃內積至美,執中不過,位 高但謙居下,故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六爻為極盛之位,陰至極則陽至,故有抗 爭,因六又再進不已,故必戰,戰必有傷,故 血色現,天之血色為玄,地之血色為黃。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道因陰至極而無道,故有龍戰於野之象 現。 用六:利永貞。 此為用陰之道,如乾有(用九)之道同。 陰道柔而難常,有朝令夕改之憂。故利在常而 堅固。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聖人自此悟之,始終如一,堅心不變,必 利,其終極必大。今人朝夕所思不同,自視甚 重,角色不能認清,小人有太過之行為,常人 從俗只見愚善,致小人極盛,積非成是,故積 重難改。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之道雖柔,但如動亦須剛,坤之體至靜,但其德也须方正。動而不違方正。再得同道之 呼應,成萬物光大之功,故坤道之順大,皆因王時之至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 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 堅冰至,蓋言順也。 學者讀此段,必可自悟矣。故聖人戒小人於初,其道大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君子外敬內直,堅守義以方其外,故內敬直,外義方,其德之盛,順其自然,不须裝飾, 無人會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臣下之道,不表其功,含晦以為王行事,至終而不敢有其功,如地道代天終萬物,而成功 又歸之於天,妻之道同此。今之妻如何,吾人試自問之?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 言謹也。 天地相交,則能興發草木,天下因君臣相往而道亨。今天地隔絶,萬物不成,猶君臣無道, 賢者隱退,此時易道為閉口含藏,雖無聲譽,但無災,皆因言論謹慎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 之至也。 君子知謙守下之道而通於事理,居君王位故美積其中,暢於四體,現於事業,此美之極也。 此段乃示柔中有剛,乃至大至美,今人有柔善而無剛,或過剛而無仁,皆不足之美也。 陰疑於陽必戰,爲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 猶未離其類也,故稱 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中醫之至道在此,陽大陰小,陰乃從陽,故經方派乃用陽藥,如人間亦然。如令陰到極盛, 陽受陰盛而外走,此不相從必戰,傷而見血,天地之色變,亦言傷之大也。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易经网观点。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haiyunzhai.com/liushisin/13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