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5 浏览

学习重点:

1.对太极,阴阳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解;

2.古人对人与万物的起源的认识

1.柏斋何子曰:天,阳之动者也,果何时动极而静乎?地,阴之静者也,果何时静极而动乎?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无智愚皆知之。乃谓阴阳相生,不亦误乎!盖天地水火,虽浑然不可离,实灿然不可乱,故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谓之互藏其宅则可,谓之互藏相生则不可,此言的有见也。

2.夫天地未立,道本天地,天地既立,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由是而五行生焉。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余分也。阴阳一太极,精粗本末,无彼此也。五行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水金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其所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

3.柏斋何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周子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有地而无天,谓造化全,可乎?若以谓天,即太极,故朱子以“上天之载”释太极,“天道流行”释阴阳。观《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中,有乾有坤,则天地皆太极之分体明矣。以天为太极之全体,而地为天之分体,岂不误甚也哉!其说似有理也。夫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四时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长之,秋以肃之,冬以藏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而相循无穷。五行异质四时异气而皆不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离乎太极。

4.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故五行各一其性,所谓各具一太极也。四时自有其序,所谓运用一太极也。五行四时周而复始,所谓统体一太极也。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 所以混融而无闲,所谓妙合者也。

5.无极是理,二五是气,真以理言,太极无妄之谓也。精以气言阴阳五行不二之谓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 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矣。鲍鲁斋曰:天地以气交而生人物,观其所交,则气之所至,可以知其类之所从出矣。天气交乎地,于人为男,于物为牡,地气交乎天,于人为女,于物为牝,男女牝牡,又自交而生生化化不穷。人物旣生气,随天地之气升降交感,人得天地之中气,四方之气无不感物,得天地之偏气,而亦各随所感,故观天地之气交,可以知人物之初生矣。观天地之气感,可以知人物之相生矣。朱子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凝体于造化之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流行于造化之后,此理之常也。若姜嫄、简狄之生稷契,则又不可以先后言矣,此理之变也。张九韶曰:论人物始生,于天地肇判之初,则由气化而后有形化,张子所谓天地之气生之是也,论人物始生,于结胎受形之初,则由精气之聚,而后有是物。朱子所谓阴精阳气聚而成物是也。由是言之,则人也物也,气也形也,孰有出于阴阳之外哉。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宇宙初成的开始及过程,和各家对太极的不同的解释,从而明白了原造化之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对阴阳加深理解,并且了解一下五行的来源与特点,以及万物与人类的起源。我们来看第一段:

柏斋何子曰:天,阳之动者也,果何时动极而静乎?地,阴之静者也,果何时静极而动乎?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无智愚皆知之。乃谓阴阳相生,不亦误乎!盖天地水火,虽浑然不可离,实灿然不可乱,故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谓之互藏其宅则可,谓之互藏相生则不可,此言的有见也。

这一段作者引用他柏斋何子的话,来说明阴与阳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不是相生关系,也说明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好象我们熟识的那个太极图。阴阳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作者肯定了柏斋何子的说法,说:此言必有鉴也。古圣先贤们通过观察万事万物万象,发现它们都具有阴阳两种属性,比如说天为阳,相对而言地就为阴。比如火为阳,相对而言水为阴。雄为阳,那么雌就为阴。光为阳,则影为阴。人体来说,背为阳,腹为阴。人体之内内呢,气为阳,血为阴,也是相对而言。方位和空间呢,上为阳,下就为阴。左为阳,右就为阴。前为阳,后就为阴。时间上来说,白天为阳,晚上就为阴。形状上来说方为阳,圆就为阴。自然现象一样,雷为阳,电就为阴。热为阳,寒就为阴。燥为阳,相对的湿就为阴。刚为阳,那么柔就为阴。动为阳,那么静就为阴。显为阳,那么隐就为阴。那么开为阳,关就为阴。放为阳,那么收就为阴,等等等等。这些阴跟阳,阳跟阴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相对比,没有相对照就没有阴阳。就刚才我举的那些,都是一体的两面是相对而言的,那么,凡是相对的两个事物,都是阴阳。再看第二段:

夫天地未立,道本天地,天地既立,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由是而五行生焉。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余分也。阴阳一太极,精粗本末,无彼此也。五行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水金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不可穷,然无适而非阴阳之道,其所为阴阳者,则又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

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呢?是介绍五行的来源。五行这个名词,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木火土金水,五行怎么来的呢?是太极生出来的。天地在生万物的时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于是乎就产生了五行。而五行当中,它又分了阴阳。五行怎么分阴阳?五行之气为阴是无形的,五行气是无形的所以为阴,顺序就是木火木金水;五行的质是阳,是有形的,有形的五行它的顺序就是水火木金土,也就是水为一,火为二,木为三,金为四,土为五。不管是五行之质和五形之气,统而分之,都以火木为阳,以金水为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在算命的时候,不要总是以为十天干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已辛癸为阴,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分法而已。而在三命通会这本书当中,万老前辈是以质为阴,以气为阳,他这是以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比如气是动的,所以为阳,质是静的,所以为阴。如天干与地支,天干代表着五行之气,所以为阳。地支为五行之质,所以为阴。那么原文中所说的质具于地,气行于天就是这个意思。而我刚才所以的气为阴质为阳,却是从隐和显来分论的。这个质为显是的有形的,所以为阳。气为隐的,为无形的所以为阴。我之所以说这些,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阴阳,只要有相对就有阴阳。千万不要把阴阳给看死了,看成绝对的东西了,那就是错了。万老前辈在这一段他提出五行是在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说实质上的变化,而是指无形的气在变化。如春天为木,夏天为火,秋天是金,冬天是水。那这五行所代表的四季、气候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同时,阴阳也在变化。比如一天当中,白天过了就是晚上,黑夜过了就是白天,那白天加上黑夜就是一整天,就是一太极。我们再来看下段,作者又引用了柏斋何子的一段话,大家看一看:

柏斋何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周子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有地而无天,谓造化全,可乎?若以谓天,即太极,故朱子以“上天之载”释太极,“天道流行”释阴阳。观《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中,有乾有坤,则天地皆太极之分体明矣。以天为太极之全体,而地为天之分体,岂不误甚也哉!其说似有理也。

万老前辈在这一段里面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既然五行是交互变化的,土五行是地,那么天在哪里呢?原文是这样问道:“有地而无天,未造化全,可乎?”第二个问题,《易》这本书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卦之中有乾卦,代表天,也有坤卦,坤代表地,这样一来,是不是表示天和地只是太极的一部分而已呢?但是朱煮以上天之载来解释这个太极,以天道流行来解释阴阳,又似乎是把天看成是太极的全部了,而这个地只是天的一部分而已,这不是太离谱了吗?所以最后作者认为伯斋何子说的对,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那么什么是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呢?答案在下一段,我们来看下一段,这一段非常重要,大家要认认真真的读,认认真真的去理解。

夫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四时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长之,秋以肃之,冬以藏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而相循无穷。盖五行异质,四时异气,而皆不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离乎太极。至于所以为太极者,又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故五行各一其性,所谓各具一太极也。四时自有其序,所谓运用一太极也。五行四时周而复始,所谓统体一太极也。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 所以混融而无间,所谓妙合者也。

这一段内容很重要,万老前辈在这段中对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作了解释,而且强调了五行各依其性,并且提出各具一太极,运用一太极,统体一太极的观点,由此来说明五行阴阳与太极之间的混融无间的妙合关系。万老前辈以四时之性和四时之序来说明五行各依其性,四时之性是什么呢?就是春生夏长秋肃冬藏。而四时所表示的是五行的气,那么五行的质也各不相同啊,但是这段文字里面并没有说明五行之质不同也。接下来他说五行四时皆阴阳,阴阳动静都不离太极,比如说一年为一太极,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就为阴阳,而四季都在一年这个太极里面。那么我们把这个理念,把这些观点用在八字中,怎么用?每个字都是一个太极,每一个柱都是一太极,这就是各具一太极。每一种组合都是一太极,不管是相生还是想克,还是相冲,还是相合,每一个组合都是一太极,每一步大运都是一太极,这就是运用一太极。而整个八字为一个太极,这就是统体一太极。八字里面的每一个天干每一个地支都是混融无间的,是缺一不可的,这就是所谓妙合者也。这一段作者提到了无极二五,下一段又讲到了无极二五了,我们来看下一段:

无极是理,二五是气,真以理言,太极无妄之谓也。

精以气言阴阳五行不二之谓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 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矣。

大家来看这一段,前面刚刚说到无极二五混融妙,那么这个无极二五是什么呢?大家理解这个无极二五的意思吗?无极虽然无穷,但是呢无形无气,它是理。这个二指得是阴阳,五为五行,这阴阳五行是气,无极是理。这里说到这个无妄的意思,是真象。太极之所以为真相是站在无极之理来看阴阳五行之气的这个角度上来说的。又从阴阳五行之气角度上说,这太极就为精,所以精与气在此是相对而言的。气是精之所生,气聚而成形,围绕太极之性这个核心,阴阳五行各自以不同的类别凝聚在一起,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人物,比如阴气聚则为女人,阳气聚则成了男人,木气聚则成了木,金气聚就成了金等等等等,也就是说人跟万物是怎么来的?都是气的凝聚变化而生的。气聚而成形之后,这个形跟气之间又产生了感应,于是乎种种万物就变化无穷了。那么我们从这一段话里面可以看到,万老前辈他认为人跟万物都是从太极中的阴阳五行之气凝聚而成的。所以万物都有阴阳五行,人体生命也有阴阳五行,而我们所学的八字命理,八字中的阴阳五行就是人的阴阳五行的代表。作者接下来就引用三位古代学者的话,来证明他在前面所提出的形交气感而万物生这个论点是正确的。我们来看后面这三段,我们先来看看鲍鲁斋是怎么说的,鲍士提出了四点:第一,人与万物都是天地以气交而生。第二,天地之气各以为主气相交则决定了人与万物的性别和性质。比如说以天气为主来交这个地气就形成了男性,雄性。反过来说如果以地气为主去交天气则为女性,雌性,这是鲍士提出的第二点。第三点,人与万物又各自相交进而生生不息,不过人所得到的是天地中正之气,而其它的万物所得到的是天地之偏气,所以人为万物之灵嘛。这是鲍士提出的第三点。第四点,通过观察天地之气的交感,不但可以知道人跟万物起源,而且还可以预知他们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这个鲍士就提出了这四点,这个鲍氏何许人也,他是南宋时期的史学家,易学家,他的本名是鲍云龙,字景祥,号儒斋。他著了好几部书,比如天源发威,比如大月令,世章远景等等,各位如果想了解一下请百度一下鲍云龙。下一段作者引用了朱子所说的话。

朱子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凝体于造化之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流行于造化之后,此理之常也。若姜嫄、简狄之生稷契,则又不可以先后言矣,此理之变也。

朱子也认为人由二气交感而生,但他同时也认为二气交感以外也有变理的存在,他那里例举了两个故事来证明,讲的就是变理。至于这两个传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自己去查一查。这一段重点就在于常理之外有变理。比如说我们算八字,子平命理常理是以日干作为中心,作为立极,作为原神的,既然常理之处有变理,那么就会有一些八字并不是以日干作为中心来看的,换句话来就,也就是说有些八字不是以日干为我了,这是一个道理。至于张九韶他也同样认为,人也万物都是由气化而后有形化的。那么不管是鲍儒斋还是朱氏还是张氏,作者引用他们这三位学者的话,目的就是证明他前面所说的形交气感而万物生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作者就总结了:不管人和物,气也好,形也好,都离不开阴阳两气。学到这里来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重点要学的是什么?有两点:第一是诸家对宇宙形成之初始的认识。第二点就是诸家对太极的认识跟解释。通过这一节课,我们明白了阴阳的相对,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我们也知道了在八字里面也有那三个太极就是:各俱一太极,运用一太极和统体一太极。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天机瑞象易学研究教学频道的三命通会研习讲座。这个讲座从去年下半…

19,102

这节课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三命通会的作者万民英老前辈的八字。上一节课,我们谈到了三命通会作者万…

3,521

原造化之始时 (一) 学习重点: 1.诸家对宇宙形成之初始的认识; 2.诸家对太极的认识与解释。 1.《…

1,810

学习重点: 1.对太极,阴阳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解; 2.古人对人与万物的起源的认识 1.柏斋何子曰:天,…

17,585

学习重点: 1.对“命理”的初步了解; 2.了解“四同八字”命运不同的原因。 夫谓之积则不可专以为命,夫…

4,261

学习重点: 五行干支为何能准确预测吉凶祸福 1.耕野子曰:天,一气耳,气化生水,水中渣浊,积而成…

4,67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